2022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在2023年上学期已坚持定期开展三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

编辑:教育学院研究院   时间:2023-03-30 点击数:

2022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在2023年上学期已坚持定期开展三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

根据教育科学学院的统一安排,2022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坚持在2023年上学期定期开展三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

第一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于2023年3月9日下午在文综楼D307教室举行。此次活动由雷舒键分享《怪诞心理学》一书的读书体会匡旖慧同学主持分享会

分享会上,雷舒键首先为大家梳理了整本书的框架脉络,摘录了3个有趣的论点进行展示、分享。她以大家熟知的超能力、星座、占卜、通灵术等内容作为切入点,揭露了通灵术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理论,如乌比冈湖效应、达特茅斯印第安人队与普林斯顿老虎队效应福克斯博士效应渔和叉效应、 独特性错觉等并借助生活实际案例引申。随后,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读书分享氛围气氛浓厚。

 雷舒键  正在分享  《怪诞心理学》  的读书体会

分享会现场    

注:第一次由肖敏提供图片,龚福珍提供文字

第二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于2023年3月15日下午在文综楼D307教室举行。此次活动由彭祺玲分享伊迪丝·埃格尔的《越过内心那座山》的读书体会

分享会上,彭祺玲首先简单介绍了作者和著作,梳理了著作的整体框架,解释了“受害者心态型牢笼”、“逃避型牢笼”、“自我忽视型牢笼”等专业名称。接着,她着重介绍了书籍第二章,并从中选取四个观点进行展示和分享。随后,参会同学针对这四个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懂得了感受只是感受,并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应对逃避型牢笼,懂得了走出牢笼的三个关键对策:一是要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二是要懂得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三是要牢记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同学们一直认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尝试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检查自己的感觉,观察自己的感受,试着与自己的感受共处,并把其自身真实感受对旁人表达出来,而不是回避它,使自己走入逃避型牢笼。

彭祺玲正在分享《越过内心那座山》的读书体会

第三次论著研读分享活动于2023年3月24日在理科1楼206教室举行。此次活动由蔡薇分享《为何家会伤人》一书的读书分享会,由秦骁和杨亚兰两位同学主持

分享会上,蔡薇首先从“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别把焦虑转移给孩子”、“中国式家庭”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享。随后,与会同学就“你们再吵架,我就不上学了”以及“女儿用生病平息了家庭冲突”两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并一致认为该书十分贴近当下中国家庭现状,值得阅读与思考。

蔡薇正在分享为何家会伤人的读书体会  

(第三次分享文字、图片由曾新水提供)

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硕士论著研读分享活动,始于2021年下学期,本学期计划从202331日至2023531日每周定期开展论著研读活动,旨在引导研究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实专业知识;同时,通过他们的分享活动,能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师范技能和提升科研能力。


责任编辑:邓育武;审核:郑志辉

 

版权:衡阳师范学院 备案登记:湘教QS3-200505-000049 湘ICP备05003883号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165号行知楼